1950年,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毛主席头像,他越看这个人越眼熟,于是偷偷将妻子拉到一旁对她说:“其实毛主席是我结拜兄弟,”妻子大惊:“你怕不是穷疯了吧!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1950年,湖南省湘潭县铁匠朱其升在家中看到毛主席画像时,认出这就是1911年在长沙新军中结识的战友毛润之。 据湖南省档案馆保存的史料记载,朱其升确实曾在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当兵。 根据《毛泽东年谱》记载,1911年10月,18岁的毛泽东响应革命号召,在长沙报名参加湖南新军。 当时新军招兵需要担保人,朱其升和同乡彭友胜为这位湘乡来的学生作保,使他顺利入伍。 毛泽东在新军中的编号是第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八班,月饷七元二角。据其本人后来回忆,他把大部分军饷用来购买报纸和书籍,特别是梁启超主编的《新民丛报》和同盟会机关报《民立报》。 1912年2月,清帝退位后,毛泽东认为革命目的已达到,决定退伍继续求学。据《湖南通史》记载,当时湖南新军大批裁撤,许多士兵都在这一时期离开军队。 朱其升退伍后回到家乡务农,后来学习打铁手艺,在村里开了铁匠铺。解放后,他看到毛主席画像,才知道当年的战友已成为国家领导人。 1950年,朱其升通过湖南省政府转交了一封信给毛主席。据《湖南日报》1953年1月8日报道,毛主席收到信后亲自回信,并寄去200万元旧币帮助老战友改善生活。 信中毛主席写道:“其升兄:来信收到,知道你生活困难,特寄上人民币二百万元,作为帮助。望你保重身体,教育子女好好劳动。”这封信现存于湘潭县档案馆。 朱其升收到钱后,用一部分购置了打铁工具,其余的用来帮助村里困难户。据当地老人回忆,他经常为贫困农民免费修理农具。 1954年1月,朱其升应邀到北京,在中南海与毛主席会面。新华社1954年1月15日的报道提到了这次会见,但具体谈话内容未见详细记载。 会见后,朱其升获得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“爱国模范”称号。他回到家乡后继续从事打铁工作,直到去世。 朱其升的儿子朱汉清后来回忆说,父亲生前很少对外人讲起与毛主席的交往,只是把那封回信和1954年的合影照片珍藏在家中。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,大批知识青年投身军队,希望通过武装斗争改变中国。毛泽东在新军的半年经历,让他接触到底层士兵的生活,也结识了朱其升这样的劳动人民。 他在《毛泽东自述》中提到,在军队里大量阅读报纸,了解时事,思想日趋成熟。退伍后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。 朱其升与毛泽东的交往,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往事。从新军战友到新中国的普通劳动者和国家领导人,两人的不同人生轨迹折射出时代的巨变。 2013年,湘潭县在编纂地方史志时,专门派人采访了朱其升的后人,收集整理了相关史料。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,为研究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提供了重要佐证。